习近平察看春节市场供应:希望你们的生活像糖果一样甜甜美美
砥砺奋进谱新篇——2024年度全国移民管理工作综述
聚合力谋新篇——2024年度中管高校纪检监察机构述职会侧记

一场中西方印象的对话——专访中国当家版画家徐仲偶

发布时间:2018-11-12  来源:中国公共新闻网  字体大小[ ]

中华文化传承

一场中西方印象的对话

——专访中国当家版画家徐仲偶

 记者 李凌 摄影报道

  画家简历:

  1952年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前院长,硕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版画院副院长、宁波大学潘天寿艺术设计学院院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曾获全国第十届美术作品银奖、全国第十一届版画展铜奖、全国第十七届版画展优秀奖、文化部鲁迅版画创作奖、波兰国际版画双年展奖等。2004年受邀为美国马里兰州艺术学院客座教授,被巴尔的摩授予终身荣誉市民。2005年受邀为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完成巨幅肖像,现作品被美国德克萨斯州布什总统图书馆收藏。

  新闻:

  2018月10月13日至25日,由中央美术学院、宁波大学、四川省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著名艺术家、教育家徐仲偶教授“归去来兮——徐仲偶作品巡回展(成都)”在四川美术馆成功举办,此后将奔赴上海、西安、兰州等地巡展。

  本次展览现场展出了徐仲偶先生2007-2013年间创作的110余幅艺术作品,包括书法系列、水墨系列、花鸟系列、自然法则系列和互联网系列等,其中一层的两个展厅主要以大尺幅的黑白木刻作品为展示重点,二层的展厅则以其探索性意味较强的综合材料系列作品为展出亮点。

  影响:

  被誉为“东方凡高”的徐仲偶在四川画潭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了阵阵涟漪。艺术界大咖阿鸽、梁时民、王仲,学术专家代表林木、马一平,高校代表周至禹、刘秉印,学生代表张耀忠、米金铭、赵兴鹏都亲自到场与作者交流。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谭平评价说:“徐仲偶通过复制书写的枯笔试图凝固书写过程中速度的痕迹,给观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中国传统艺术深厚的积淀,领略当代艺术语言的视觉冲击,更能感受到来自他内心的创作冲动和激情,令人钦佩。”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协版画艺委会主任苏新平则认为,徐仲偶独特的版画平面思维使他敢于打破不同画种的隔阂,并以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统摄各类西方现代艺术符号,将传统书法、水墨的理趣美学进行当代的图式转换,具有较强的实验性和学术性。并高度评价其无论在版画或国画、油画、综合材料等领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就,对于我国当代版画家进一步拓宽思路、完善创作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青龙镇》10米长卷 青龙镇 1987-1994完成 1998大英博物馆收藏 黑白木刻

  “仲偶不仅作品的产量巨大!变化也很大!常常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惊喜!但我发现在这巨大的变化中,唯一不变的是他作品中那永远挥之不去的诗性乃至神性!”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版画院院长王炜对展览的赞美之辞溢于言表。

《青龙镇》10米长卷 青龙镇 1987-1994完成 1998大英博物馆收藏 黑白木刻

  在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吕中元的眼里,徐仲偶是艺术探索上一个虔诚的苦行僧,像一个垦荒的老农一锄一锄地掘着脚下春播的大地。

《青龙镇》10米长卷 青龙镇 1987-1994完成 1998大英博物馆收藏 黑白木刻

  据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前院长潘公凯介绍,徐仲偶是中国知名艺术家、版画家,并长期从事美术教育事业,育人无数。数十年来,他在教书课徒的同时,钻研创作,成绩卓著。潘公凯说,徐仲偶的创作风格,一是浓郁的乡土情怀。他从四川的山山水水中走来,在严谨的学院教育中,融入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风格的热爱与独特理解。在他的作品中,处处洋溢着对家乡故土的深情怀念。二是现代的国际视野。徐仲偶在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担任院长后,在国际化的环境中,对国内外的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的观念走向有广泛的关注和独特的把握。尤其是近些年来,他的创作重点转向对抽象语言的提炼与延展,这使他的作品呈现出别具一格的当代特征,具有浓郁大气的审美震撼力。

《青龙镇》10米长卷 青龙镇 1987-1994完成 1998大英博物馆收藏 黑白木刻

  对话>>>

融合-历史与当代

《川西坝子》330*100cm 1982(1988年大英博物馆收藏)木刻版画

  一踏进展厅,给人的感觉就是震撼、时尚、前卫,抬头仰望多幅由点、线、几何色块组成的巨幅版画,不由得疑问:“版画,到底是属于中国画还是西方泊来品?”

  “中国版画属于中国画!”徐仲偶坚定地回答。

  有据可查——中国出土过不少文物,各种铜版、石版、泥版、木版,据考就是版画的原型,可以想象中国从古时就有版画艺术了。古时候没有纸,文字和图形都是刻在竹板、骨板或金属板上,最早刻在这些板上的画就是一种版画,中国从唐代就已经有了版画。中国以前的线装书和上面的插画,就是刻在板上印制出来的,后来才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可见,实际上版画比我们喜闻乐见的纸质画书的历史还要久远得多。造纸术发展起来后又出现了拓画,就是把陶版烧制后又拓印到纸上,这也是一种版画。

  那四川版画的历史渊源呢?“四川的版画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徐仲偶侃侃而谈,“四川出现了全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这些都可以说是一种版画的雏形。”

山乡春早 1995年版画

  西洋的版画起源,是由于西洋的钱币纸质印刷发展得比较成熟,中国北宋时期的交子主要是文字和简单的符号,而西洋的纸币上面的画案要丰富得多,首先是为了解决防伪的问题,所以最早的铜版画出现了。版画也常被应用于解读圣经。

争鸣 徐仲偶 1979年版画

  四川的现代版画是随着新中国建立,沿着抗战木刻这条线发展的,它是以反映现实、关注社会、关注人民生活为它的基本点,四川的版画在现实主义这条线上,在全国版画界都是一个示范。从延安过来的牛文先生,从中央学院过来的李焕民先生、徐匡先生,在四川组织起一支真正属于四川的、壮阔的版画创作队伍,把四川的原版艺术推向新的历史进程。四川版画强调的是扎实的造型能力和对于生活与社会的长时间的体验,现实主义版画在四川是相当强的,特别是强在黑白木刻这一支。四川版画在六十年代以后一直到现在,对于中国版画都是具有相当的示范意义。

融合-国际与中国

  放眼全球,中国版画在国际上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和地位呢?“改革开发40年,中国版画在不断发展壮大,与国际社会接轨和国际版画的融合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徐仲偶认为文化是要讲根基的,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它的文化都有一个源流,不能割断了它的源流。

  曾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前院长、硕士生导师、宁波大学潘天寿艺术设计学院院长的徐仲偶,身上散发出更多的是教育工作者的气息,我们之间的交谈与其说是采访更像是倾听一场文化艺术生命的布道。对于广大的艺术青年和莘莘学子,他满怀着殷切期望:“我们要尊重自己文化的源流和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对世界要采取一种开放的心态,走一条积极学习但是又不失掉自己根性的创作道路。前提是不要离开对于自己的民族和自己的社会的关照,也不要对自己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怀有拒绝和蔑视,因为实际上我们谈到的文化遗产都是历朝历代成千上万的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集合而产生的最优秀的东西。”

  徐仲偶坚定地认为,先人一定是把最好的东西传给我们,传承这些东西一定会产生积极的作用而不可能产生消极作用的。

大字报的回忆

融合-艺术与生活

  一踏进展厅,环顾四面,满壁巨幅作品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高、大、上,同时艺术又要求要接地气。高端与草根,对此徐仲偶又有哪些感悟呢?

  “我这两幅画,一幅叫‘占地三千高楼林立’,这就是我对城市无何止地修楼房的一种反思,这种表现形式和语言就是前无古人,我们以前画楼房的时候,一定是有窗,有门,有人,有街道,我没有,而是用线条的来回交错表达了一种建设的快速,以及建设对农田的占用。另一幅名为‘高速’,就是所有的线条都是在不断地穿插,说明这个社会越来越走向了高速的格局,但高速路不断的修建对农田又造成巨大的破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社会高速运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的同时,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反思,是不是慢下来的生活才是我们应该要的生活。”徐仲偶的“人为城市”系列就是对城市的思考。

人为城市 高铁 黑白木刻 122×244cm


人为城市 占地三千 黑白木刻 122×244cm

融合-传统与当下

  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愈发感受到徐仲偶对艺术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他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家、教育家、更像一位思想家,全部地作品其实就是他对生命、对社会的思考之后的一种独有的艺术语言表达。

出格的书法 格式化的骚动之二 黑白木刻 122×366cm

  即使对当下最热门的贸易战话题,徐仲偶也有自己的思考,他认为世界发生各种冲突的时候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机会,当我们面临新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就会有一种新的认知,新的决策,新的手段和方式,而这一切都是给了我们一种重生的机会。就像一切东西都不会是只有一个平面,交错起来就会产生各种变化。

出格的书法 向颜真卿致敬 黑白木刻 122×366cm

  本次画展的主题为“归去来兮”,即:既不能放下传统也不能不面向未来。“我们的生命要在一种流动的过程中被关照,关照我们的传统,关照世界的发展,同时关照我们当下的社会,再要关照我们的内心,而这几个关照合在一起达成的就是一个归去来兮的格局。”这就是徐仲偶的思考,也是他努力想表达给大家的,至于我们每个人从中得到些什么启迪和感悟,见仁见智,应该也会各有不同的收获,正如徐仲偶所言,一切都不会只有一个平面,相信您的体验和感悟也会是多元化的。

中国公共新闻网责任编辑亓淦玉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雅宝路12号(华声国际大厦)1层 1 2 1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