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2024-2028年)》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激励广大科技和教育工作者矢志奋斗
李强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

男子聚餐后醉驾身亡,法院:这种情况同饮者不用担责

发布时间:2024-05-22  来源:中国法制新闻网  字体大小[ ]

  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但因共同饮酒引发的法律纠纷也是屡见不鲜。2022年8月,刘某应被告李某邀请参加其外孙的百日宴,与李某等7人同席饮酒,期间未有恶意劝酒行为。酒席结束后,刘某独自骑摩托车回家,途中与孙某驾驶的货车相撞死亡。根据检验报告显示,刘某血样中的乙醇成分含量为167.9mg/100ml,远高于醉酒驾驶80mg/100ml的标准。刘某的亲属提起诉讼,要求与刘某同席饮酒的李某等人承担赔偿责任。

  法院经审理认为,刘某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应当能够预见酒后驾驶可能带来的危险后果,但其不仅醉酒后驾驶摩托车,也违反了多项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自身对损害结果的发生有重大过错。被告李某作为酒席组织者,对刘某应负有劝阻、照顾、护送等注意义务,由于其一时疏忽,未注意到醉酒的刘某独自驾驶摩托车离开,对事故的发生存在一定过错,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因原告并未主张、举证同饮者存在恶意劝酒行为,当日酒席参加者均陈述席间没有劝酒行为,故原告要求其余6名同饮者承担赔偿责任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最终判决由被告李某赔偿原告3万余元。

  法官提醒:小酌怡情,贪杯伤身。亲朋好友共同聚餐是一种分享喜悦、增进感情的情谊行为,但一定要注意把握分寸,做到不要过分饮酒和劝酒,否则一旦有人因醉酒发生事故,同饮者都难以避免责任。为此,同饮者之间应当相互提醒、劝告少饮酒并且阻止已过量饮酒的人继续饮酒。对共同饮酒过程中出现醉酒或明显不适的饮酒人,其他同饮人应采取照顾、护送、及时送医并通知家属等措施。特别是组织者,相较其他同饮者应尽到更高的注意和安全保护义务。在此提醒大家理性饮酒,量力而行,拒绝劝酒,安全为先。

  (作者:崔鹏宇 作者单位:临江林区基层法院)

中国法制新闻网责任编辑亓淦玉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通胡大街78号(京贸中心)二层15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